版权保护是电子书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法律问题。电子书的版权矛盾缘于多重利益关系的冲突,其引发因素包括版权授权存在障碍、商业模式不甚合理、版权保护意识淡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笔者认为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电子书版权问题,包括:构建多方共赢的运作机制、搭建资源丰富的内容平台、研发和应用版权保护技术、不断完善与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本文对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建设与共同保护现状进行分析,采取开展普查工作、加强数字化建库和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等方式完善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建设;通过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共同举办文化活动、联合培养研究人才等措施,推动闽台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本文以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发展为研究背景,比较、分析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特点,为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提出建议。
寺观藏书是我国古代四大藏书类型之一。佛、道两教在宋代得到充分发展,寺观藏书也随之步入兴盛时期,藏书的来源渠道增多,数量和种类也远超前代。宋代寺观藏书深刻影响了理学的创立,推动了书院的兴起,并为两宋教育事业的繁荣和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长期保存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最早提供通识教育课程且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出了内地高校图书馆可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充分认识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素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体系、搭建读者阅读交流平台等。
本文从六西格玛和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将六西格玛理论引入图书馆管理中,探讨了基于六西格玛理论建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提出了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新思路、新方法。
私家图书档案馆在我国民间出现,再次说明图书与档案有着同宗同脉的内在联系。图情档一体化研究将更加深入,更加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善待图情档一体化的创新研究,尤其要善待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的年轻人。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大战略工程。面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图书馆应通过培育协同创新的组织文化、提供协同知识服务、实施协同知识管理、构建知识协同平台、协同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组建协同知识服务团队等,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协同创新提供切实高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设立VIP用户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最具发展前景的服务模式
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天津近代商业文化文献资源库为例,探讨了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的规划与本体构建问题。
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图书馆。但是,手机服务不会有效改善图书馆服务水准,还会促使读者流量减少。手机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应该以数字图书馆服务作为窗口,以移动下载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本文在论述了桌面云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架构之后,针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现基于桌面云技术的电子阅览室升级方案;通过利用桌面云技术的升级,能进一步提高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本文针对图书标签号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M 快速高效的识别方法。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图书漂流”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体育院校图书馆网站访问和电话采访,调查分析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体育院校图书馆联盟,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构想,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策略。
版权协议有利于厘清图书馆与数字资源生产商、销售商等权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但是权利人对版权协议的非理性运用,使得不公平的协议条款对图书馆权利造成了不合理的压缩。对此,图书馆界应明晰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积极采取提出立法建议、制定行业性版权协议样本、构建图书馆联盟许可机制、同权利人开展充分谈判等有力措施。
以奖励推荐计划(RRP)激励高校图书馆教师读者服务是以高质量服务为前提,以RRP为宣传策略的一种图书馆服务。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教师读者服务不景气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加大服务宣传力度,使教师读者深入了解图书馆,为其提供个人服务,为教师读者节约时间,让教师读者更方便地利用馆藏信息资源。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扩展版数据库,选取1998-2012年救援医学研究领域相关数据,运用CiteSpaceII软件对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研究热点等进行展示,确定研究领域的核心国家、核心机构和核心作者,并结合关键文献分析结果提出我国在医学救援领域的发展对策。
本文以2009-2013年高校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立项资助项目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立项项目的数量及类别、地域分布、承担高校项目研究主题、项目预期成果等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高校学术水平研究现状。
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馆藏特色,但许多地方文献通过正常购买渠道不易获取。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捐赠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可设立专岗,由专人负责地方文献捐赠工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地方文献征集与捐赠的宣传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地方文献捐赠名录。
本文以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与编目这两大业务为中心,探讨了政府采购对这两大业务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图书的分类规则,对当前大量出版的关于手机操作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视频软件等主题内容的图书如何合理的归入TP3类,作了详尽的分析,为提高分类标引的准确率,指导分类工作的实践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本文以藏书史和佛教史的相关史料为主要依据,对历代官府藏书中的佛教藏书情况进行推断与考证,并对其发展源流进行了辨析和探求;对其源于东汉、迅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极盛于隋朝、转向寺院于唐朝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
典制史学家马端临对文献的理解,从语词训释上说,当是承郑玄朱熹之传统注释而来,但不再以信息传播的介质与方式,而是以文字材料的价值功用作为区分“文”与“献”的标准。在《文献通考》的撰写过程中,马端临的文献观通过“叙事论事”的技术操作手段和实录、会通的史学思想而得以充分表达。
《读书敏求记》是清初藏书家钱曾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学界重视。然长期以来,对其性质的认识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本文细心爬梳,审慎辨证,从伪书恶本,充盈卷帙;手定原稿,工整审慎;兴到笔随,内容博杂等三方面,论定“善本目录”说、“书录稿本”说以及“提要目录”说均不足为凭。《读书敏求记》实际上是钱曾校读述古堂藏书时随笔写记的藏书题跋。
本文介绍了国内、美国、加拿大、英国及香港地区几所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远程访问服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对大陆高校图书馆发展校友服务的启示。
本文讨论了应用型高校知识服务需求状态,开展知识服务实践应用研究的意义;探讨了面向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的方法,并从平台的组织结构与制度、组织文化、知识资源和技术支持等角度,对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
张学良将军一生珍藏了大量文物与资料。他最终决定将万余册图书捐赠台湾东海大学,重要文物资料捐赠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并提出2002年以后面世的约定,完成了他的最终夙愿。
本文从公共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法律关系入手,论述了目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合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了读者服务格式合同制定的若干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以天津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为例,分析了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本文根据自身经历,从个人的视角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历史分成四个不同阶段,并回眸了各个阶段的特殊记忆。
随着社会各界对儿童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在各地蓬勃展开,关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也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相关理论成果,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后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使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笔者认为,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是推进少儿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快乐阅读”就是给少年儿童快乐的、没有压力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少年儿童体验拓展知识的快乐。本文通过对城市、乡镇及特殊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和少儿图书馆开展快乐阅读活动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少儿馆在少年儿童快乐阅读中应该如何发挥桥梁的作用,展望搞好少年儿童阅读工作的美好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面临着挑战。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创新、改进服务,就成为高校图书馆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
本文介绍了日本晨读活动的发展过程和产生的影响,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并借鉴该做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力图对促进我国阅读推广活动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