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周边国家文献资源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采取搭建与周边国家信息交互的平台、有效收藏各种文献资源,打通西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周边国家文献信息的收藏渠道;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华商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用好用足博览会平台,打造西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周边国家文献信息的利用平台,是西部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周边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服务西部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有效途径。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私人图书馆形成了藏书人身份从僧侣、贵族转向了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学者、富商、教皇;藏书来源由搜集为主变为以购买为主;图书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手写文书”到印刷书籍的转变;图书馆管理思想上展现了现代的曙光:在馆藏主题、藏书目的、管理人员、保护和借阅原则等方面也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向着现代方向不断发展等特点。意大利私人图书馆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修道院图书馆的诸多不足,而且图书馆精英阶层的贡献见证了西方文明的演进与更新。
本文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3-2012年的1499篇参考咨询服务研究论文为统计源,利用BICOMB软件对6434个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构建词篇矩阵;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了国内该学科领域近20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进村入户是一项基础文化民生工程,在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合理平衡知识产权人、服务提供者、用户三者的利益,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提出,让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国内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历程出发,总结了国外共建共享的主要成功范例,从构建区域性信息机构战略联盟、完善用户需求表达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优良的信息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区域性信息普遍均等服务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路径。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ALIS和超星是目前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采用主要统一检索平台和系统,两者有着各自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基于统一检索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文献传递等服务模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移动信息服务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图书馆微信服务模式、3G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图书馆手机移动客户端服务模式、图书馆在线培训服务模式等。
本文从用户信息行为特征的角度,结合电子期刊的特性,以问卷形式对图书馆用户使用电子期刊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从用户自身特点、使用目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期望四个方面对电子期刊利用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与电子期刊的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入开展用户信息行为和需求研究,向用户提供符合其思维与行为规律的电子期刊信息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出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和重点也发生了转变: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源的收藏范围不断从纸质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化,电子图书正在成为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化时代电子图书的需求特点,以及现有电子图书采购方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电子图书采购的先进理念,提出了转变电子图书采购方式所采取的对策。
图书馆文献收藏量快速增长,图书馆库容面临压力,建设储存图书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化存取系统(ASRS)是高密度储存图书馆增长最快的一种设计方案,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ASRS作为文献存贮设施的解决方案。
知识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中存在着知识产权风险,体现为图书馆隐性知识泄露、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及图书馆员或者图书馆隐性知识产权被侵犯等。图书馆应加强隐性知识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对策包括:提高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知识交易市场、建设跨职能性的隐性知识共享团队、构筑外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等。
本文通过对国内10家图书馆联盟服务模式的分析比较,指出加盟珠三角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理性选择,并对珠三角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本文基于ESI数据库,选取天津地区“211工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他国内“211工程”院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各高校ESI论文发表数量,被引情况等,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科技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对天津地区“211工程”高校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
农村地区公共图书服务的非均等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改变这种非均等化局面,许多国家创办了学校和社区共建共享的联合图书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借鉴他国经验,我们必须反思传统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分散式图书服务模式,将农村图书服务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
本文以全国55所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质量,并提出了可行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质量控制方案。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CNKI近十年来在图书情报领域期刊上刊载的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从年度分布、核心作者、期刊源分布、共现高频关键词及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论文的研究作一阶段性的总结。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CALIS所传递的文献已成为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对CALIS文献传递请求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增加系统删除账户的功能,完善CALIS外文期刊网,改善软硬件技术,探索中介与非中介传递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517其他题名字段与5-相关题名块中的其他字段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著录的题名对象定义较为模糊,具体哪些题名应当记入该字段尚无统一的著录标准,在实际著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错误。本文针对这些错误对该字段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清代学者邵晋涵是《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现存其在馆期间所撰“分纂稿”共有37篇。这些“分纂稿”与《四库全书总目》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明显的差别,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使我们对《四库全书》的编修过程、乾隆后期的学术情形,乃至当时的某些政治状况等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籍总目》在编排、版本信息及版本调查方面存在失误和遗漏。笔者对此进行了有关考证。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国内重要报纸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报道,分析了它在职能、内容、区域和来源上的分布。研究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服务形象和资源与设施建设是报纸报道的焦点;微观层次的报道是主要的报道方式,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主要的报道对象。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因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适应大学生阅读倾向,满足大学生阅读需要的四项对策。
本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研究进行探索性分类评述,准确阐释了我国全民阅读的内涵、特征及实际意义,揭示了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以图书馆的儿童服务为视角,从中外儿童阅读状况的差异出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梳理了发达国家社区图书馆儿童服务的主要特征,以期为我国的社区图书馆儿童服务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在对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术著作、论文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发表时间、研究领域等的分布特点,并对主要研究者及主要刊载论文期刊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界定了资源发现系统中的非熟练用户,应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焦点小组法,调研由非熟练用户组成的两个焦点小组对于清华大学水木搜索和北京大学未名搜索的使用体验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认知、体验感受和未来期望,并就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设置和开发提出相关建议。
机构知识库信息生态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面临着信息生态失调的危机。要想实现稳定平衡,需要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的进一步作用和协调。笔者从信息生态论的视角思考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的发展问题,得出以人为本,善用推广、激励和反馈措施,提高信息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信息资源含金量,增强信息环境的支撑力度,构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促进信息循环和有效利用的建设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