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昔,文化嬗变的张力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涤荡着中国社会,多元性文化元素渐趋渗入诸多领域,图书馆系统亦难置身事外。直面中国图书馆哲学形态建构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刻剖析其内在固有逻辑,或可为谋求现实解答抛砖引玉。
本文介绍了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在图书馆事业上交流的基本情况,在分析美国图书馆事业管理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及专业教育具体影响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评价了这一时期的交流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社会和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但总的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进程缓慢。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利益驱动机制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美、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经验及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存问题,以期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利益驱动机制。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私人图书馆在我国方兴未艾,同时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私人图书馆发展的条件应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包括采取扶持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拓宽融资渠道、创构盈利模式、打造服务品牌、加强监督管理等。
传统的书评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兴的网络书评所取代。网络书评自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也确实存在着种种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这需要我们切合实际地分析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制订出贴切的网评措施与步骤。
本文介绍了摩尔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对图书馆在摩尔购物中心建设的利弊分析,并对摩尔图书馆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建议。
从早期文献提供中心(BLDSC)的学位论文建设和服务到如今的电子学位论文在线服务平台(ETHOS),大英图书馆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和服务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借鉴该馆的成功经验,采用学位论文资源共建共享集中式建库模式,解决学位论文版权与使用授权问题,对于我国正在建设的中华学位论文数据库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现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当前APP移动服务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内高校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进程的几点建议。
随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无线网络之一的Wi-Fi定位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Wi-Fi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面向智能终端的图书馆Wi-Fi定位平台的软硬件基础、架构框架、应用案例及创新发展前景。
在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以及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二维码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应用情况,认为二维码在图书馆导读服务中的应用,将促使导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有效推动阅读推广,促进馆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视障阅读的特殊性决定其阅读方式多元化。数字网络化环境为视障阅读方式拓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遭遇变革实践中的挑战。需拓展视障阅读方式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促进公共视障阅读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的方式转变。
图书馆广泛实行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因容易变异为营利行为,背离了图书馆应有的育人功能以及不利于和谐图书馆建设,应予废止。本文对读者丢失图书可通过重置成本的方式设计合理的赔偿制度加以论述,以达到图书馆和读者的利益平衡。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正式启动,现已形成修改草案(第三稿)。图书馆著作权保护的范围较宽,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电子书的版权呈现新问题。从国外来看,北欧在电子书的版权保护与公共借阅平衡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实践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文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及北欧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电子书的版权保护策略。
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发挥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的前提。国际条约应当设定出版商和数据库商的强制缔约义务;同时,国家应当完善文献缴存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以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获取。
上世纪我国出土了大批的汉代简帛,为研究当时图书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这批汉代出土文献,真实地再现了汉书涉及内容之丰富,以及藏书活动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文献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剖析了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图书馆与实体书店具体的合作发展模式,并就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协同创新大环境下,本文从图书馆联盟到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这一发展阶段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的战略定位、知识服务联盟网络、联盟路径选择及服务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是使用《中图法》(第五版)最重要的工具书。其出版两年多以来促进和规范了文献分类标引工作。但是,笔者发现《手册》中关于机读数据分类标引规则部分存在举例与规则相矛盾、组配编号法组号的标引方法与分类法不一致、举例中排架分类号重复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可修订《中图法》(第五版)有关类目注释、《手册》中有关机读数据分类标引规则和部分例子。
《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欧阳询与裴矩、陈叔达等人奉敕同修的一部较为精审的类书。本文从《艺文类聚》所引《论衡》篇目和文句入手,发现《艺文类聚》中有明言引自《论衡》,实为误引者;也有抄录《论衡》段落或者文句而又有所省简者;除此之外,还存在不少异文;通过对《艺文类聚》所引《论衡》进行考略,既校勘了《论衡》,又可体现出《艺文类聚》在保存古籍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本文以六种明别集为例,探讨了《四库全书》七阁本所据是否同一底本问题,得出结论:现存四库底本情况复杂,有些为七阁本底本,有些各阁本底本不一,需个别讨论;有些底本乃抄补文渊本而成的新底本;阁本与阁本之差异也可能源于所据底本不同;各阁本是否据同一底本是探讨《四库全书》删改问题的前提;修《四库全书》实际所用底本数量比理论上规定的数量多。
专利信息与科研活动密不可分。专利情报服务已经成为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有责任为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情报支持和专利技术方案等专利情报服务。本文基于对高等院校科研流程中不同阶段科技活动特征和专利情报需求的梳理,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全过程的专利情报服务工作。
本文从阅读障碍的定义出发,介绍了阅读障碍的表现和症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面向阅读障碍群体的服务概况,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群体服务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图书银行”巧妙地采用类似于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创造了全民阅读推广的独特载体。图书银行在我国方兴未艾,并呈现出类型日益齐全性、服务不断丰富性、管理逐步规范性和技术持续创新性等特征与发展趋势。我国图书银行取得的经验包括: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走社会协作共建的道路、发挥专业阅读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培养志愿者队伍、完善与健全激励机制等。
本文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图书馆网站调查、实时参考咨询、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全国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当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与补充,主要为图书馆日常管理、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文化助残等活动提供服务的结论;指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几点对策。
图书“在馆不在架”现象是由设备缺陷、技术瓶颈、业务流程等原因造成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和加强业务管理等措施进行改善。本文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提出了解决图书“在馆不在架”现象的几点对策。
本文把绩效技术(HPT)引入到图书馆领域,阐述了绩效技术的概念,利用其方法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绩效的因素,并提出了图书馆绩效干预和评估方法。
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服务是其肩负的历史责任。本文介绍了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典型案例,提出了构建省级图书馆区域性少儿服务网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重点服务方向。
本文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IC)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了大数据为IC提供的拓展和升级契机,展望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新发展。
知识服务是学术型图书馆主要的服务科研形式。知识服务的内涵包括人、空间、资源、服务四要素,不同性质的图书馆四要素不同,具体服务模式也不同。本文以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例,在对社科院图书馆知识服务四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符合学术型图书馆特点的知识服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