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型城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建设发展最迅速的群体之一。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城市图书馆体系共性特征的阐述,从体系建设、服务半径、资源配置、国际视野等方面入手,指出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国外经验对我国对外开放型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下图书馆学五定律延伸出的新意义,并在对其进行推演、整合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新定律,以提升当前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为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与时俱进和转型发展提供前瞻性理论支持。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期刊引证报告》(JCR)2012版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测算视角,对18年来(1996-2013)我国在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所发的论文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国际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专业馆员的管理,并意识到专业馆员管理将会成为图书馆未来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图书馆专业馆员为视角,分析了21世纪图书馆对专业馆员管理过程中应具备的核心要素。
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总结、比较了生态图书馆中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形态三类研究的特点,剖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图书馆和城乡一体化生态图书馆的内涵;并根据生态文明发展对建设城乡一体生态图书馆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生态性特征、生态化工作模式,促进城乡一体生态图书馆和谐发展的对策。
本文基于图书馆知识传播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图书馆知识传播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知识传播服务的递进式实践转向,即从隐性学习到隐性互动,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新显性知识,从新显性到隐性内化,再将内化后的知识实现馆内传播以及馆外交流,进而完成整个知识传播服务的实践转向过程。
本文依据价值理论论述了图书馆联盟价值的涵义,并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联盟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价值体系的构成;并以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为实例,详述了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以多种途径实现图书馆联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服务价值。
本文以收录于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9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搜索和网站访问,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网站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期刊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于创客空间的有关内容国内相关研究与讨论并不多。本文对美国创客空间的发展概况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近年来,人们对智慧图书馆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从概念范畴、技术进展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了十多年来有关智慧图书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讨论了技术以外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要素。
完善的公共图书馆城市导向系统,将会树立公共图书馆群体统一的服务形象。本文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现有导向标识为基础,从公共图书馆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理念、导向系统的布局建设、网络导向系统建设构架、智能导向系统的应用与拓展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城市导向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未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本文对目前我国各地区总分馆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区总分馆建设的三大基本模式:合作制总分馆模式、联合制总分馆模式和协同制总分馆模式,并对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特色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本文从谷歌数字图书馆案件的判断标准谈起,介绍了美国和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不同规定,研究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背景,并对我国当前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和如何建立适用于我国图书馆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提出了建议。
社会合作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社会合作类型多样,内容上主要有资源合作、服务合作和管理合作三方面。公共图书馆在业务实践中,已经有了大量的社会合作案例,如国内的东莞图书馆漫画馆项目、深圳图书馆的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项目、新加坡邮局共建图书物流系统等。本文总结了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具体做法和作用,并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
本文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在图书情报领域的运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怪圈概念;在分析其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与表现进行研究,以此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怪圈突围的主要策略。
“2011计划”的实施,为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协同创新正成为高校查新工作发展趋势与必然使命。本文从分析高校科技查新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入手,针对查新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了高校查新工作协同创新体系,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并指出实现的发展路径。
本文在论述什么是RDA、RDA的优势以及RDA对图书馆编目工作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推进RDA编目工作应有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推进RDA编目工作时,图书馆不应盲目跟风,要充分评估它的适用率,在计划实施前针对本馆的自身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以确保RDA编目工作能够持续而稳步地开展。
本文对CNMARC编目中最常用的(翻译指示符、题名检索意义指示符、题名形式指示符、附注指示符和名称形式指示符)等5种字段指示符的意义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并对其具体用法作了简要介绍。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应用知识管理对图书馆、档案馆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在研究目前影响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以及国内外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馆际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和设想。
金毓黻曾倡导选印文溯阁《四库全书》,主持汇刊《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并有效地阻止国民党教育部在东北解放前夕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往南京,使之免受转置迁徙之损失。他还通过对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研究,提出了《四库全书》提要并不优于《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之存目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所收之书多佳本等观点,澄清了学者有关《四库全书》的一些模糊认识,促进了“四库学”的发展。
范钦及其所建的天一阁在蟫林颇为著名。天一阁中收藏了不少特色文献,如明实录、科举录、地方志、政府内部文件、碑帖丛帖、字画作品、先辈未传世的诗文集及私人档案。范钦采取一些具有远见的措施,如建筑的选址和设计、蠹虫的防治、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为文献的长久保存创造了条件。
本文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需求以及这一群体对公共图书馆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调查结果,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实际需求,指出了阻碍农民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主客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完善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为解析论文科学评价结构,并阐述替代计量指标的可行性与可信性,本文选取PLoS ONE中物理学、化学、社会学文献1036篇,以Article level metrics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定标方法,就论文的Article Usage、Mendeley、CiteUlike、Facebook等替代计量学指标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中国教会大学是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本文以相关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为基础,在文化共生视野下展开对天津工商学院的研究,得出其教育体系经历了“冲击-适应-本土化”的历史过程并最终达到异质文化和谐共生的结论,以期为文献学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文分析了我国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之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与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可行性问题,以期推动我国古籍保护事业持续不断地开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本文阐述了图书馆节能的内涵及意义,提出了合理选址与科学规划的设想,并以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建筑节能设计实践为例,从空调系统设计、太阳能利用、能源回收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的几点措施。
自闭症作为1‰发病率引发的灾难已在全世界的家庭中蔓延。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担负着让所有人享有文化和信息权利及引导教育的社会责任,为自闭症儿童开展有效服务理应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服务理念、设施、馆藏及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图书馆开展自闭症儿童有效服务的几项举措。
本文对有关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中外文献进行梳理,并对两者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户教育服务有所借鉴。
1925年4月,美国图书馆学专家鲍士伟应邀来到中国。鲍士伟访华之行,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鲍士伟第一通过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考察,推动美国国会批准将庚子赔款优先用于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第二,对中国图书馆工作进行指导;第三,促成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第四,培养图书馆第一批专业人才;第五,促使近代中国图书馆的藏书观念发生巨大变革;第六,促进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图书馆为案例,基于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大量的读者调研和专家调研,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在社会资本增量贡献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析出基于读者满意度的案例馆各项功能的评分,最终根据公式计算出案例馆对社会资本增量的贡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