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ALIA提出的图书馆协助智慧城市发展10大路径包括荣获建筑设计殊荣、提供热点技术、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辅助正规化教育、实现数字化接入、促进社会平等、促进新移民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ALIA智慧图书馆项目及IMLS与LISC合作的社区复兴计划是图书馆协助智慧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国内图书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启迪意义。
本文在分析创客空间内涵与价值、图书馆虚实空间重构原则与定位的基础上,对图书馆面向创客的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服务团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究。实体空间构建主要包括空间选址、布局设计和资源配置3个环节;虚拟空间主要包括个人平台、交流平台和共享平台3个部分;创客服务团队主要由“创客馆员+创客志愿者”“学科馆员+学科专家”“企业馆员+社会企业团体”“技术馆员+技术专家”4种组合型成员构成。
文章从理论、实践、政策和教育4个方面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科研数据服务的理论研究部分总结了生命周期模型和需求评估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科研数据服务的实践研究部分则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数据服务与面向各学科领域的科研数据服务两方面进行归纳。文章提出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流程。
本文以CNKI收录的与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相关的期刊文献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主题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的理论、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算法、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策略和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5个方面,且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研究内容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主体呈现多样性。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趋势,即应加强基于本体的个性化语义检索服务、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的评估机制和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的实践运用研究。
本文以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的5所高校图书馆为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分析其科学数据服务的基本情况(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科学数据获取、科学数据存储与共享、科学数据再利用、科学数据管理培训、科学数据保护与道德、科学数据管理参考咨询),进而得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启示,包括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加强图书馆员的科学数据管理技能,以科学的方式组织科学数据服务内容,注重科学数据获取与再利用,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数据管理培训,保护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尊重科研伦理等。
图书馆联盟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制约着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研究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知识差异、关系强度、联盟控制和知识共享行为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差异、关系强度、联盟控制3方面分析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并提出注重知识差异,制定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协调发展战略;重视关系强度,搭建开放式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平台;从联盟控制层面规范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行为等策略。
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将图书馆员区分为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首次给图书馆员以明确定位。本文基于对该《规程》专业馆员职业的理解,提出专业馆员能力提升的新视点,并指出图书馆与专业馆员能力重塑的基本途径。
本文在分析Web3.0和Web2.0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Web3.0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个人和群体的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推送,以及知识的交流互动,而且最终可实现更加个性化的信息的高效聚合和精准推送。
文章以江苏省本科院校为例,调查分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信息服务的现状,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功能设计、服务拓展等方面,提出完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策略。
本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成果为对象,以引文网络和知识扩散为理论基础,探索2006-2015年图情领域科研成果的知识流动及其发挥的知识价值与影响。首先,搜集项目论文、引证论文等基础数据,宏观分析项目成果的知识扩散情况;其次,提炼并探析项目成果发生扩散的知识主题以及知识发生扩散的学科方向;再次,基于引证期刊测量项目成果的知识扩散广度、扩散强度以及扩散速度;最后,总结图情领域2006-2015年知识流动的总体情况,展望进一步研究。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等提出的九要素商业模式具有要素全面性、发展动态性和关系可视性等特点,可应用于非营利性机构。图书馆可以借助九要素商业模式设计出版物交换工作框架,并针对交换业务面临的问题,从加强文化传播、开展电子资源交换、拓展平台功能和扩展交换机构4个方面制定出版物交换的新策略。
目录类著作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名称始于《隋书·经籍志》,这一观点被作为目录学常识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此说仍值得商榷。《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部类名称源于南北朝时已深入人心的“经史子集”的书籍分类观念,并极有可能直接袭自魏征于贞观年间所编的“贞观目”。今人对此问题的错误认识在于,把“现存最早”混同于“首次”。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将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贫困县图书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作一系统分析,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贫困县图书馆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工作提供借鉴。
版权问题已成为制约MOOC发展的主要障碍,版权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的一种最积极且最具成效的方式。但从整体看,我国图书馆的版权管理和服务能力无法适应MOOC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在回顾国内外MOOC版权服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图书馆的MOOC版权服务实践,总结其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重视版权教育工作、提高馆员版权服务能力、建设MOOC专用资源库、推动版权政策建设等4个方面探索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版权服务的路径。
图书馆文化创意工作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制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是图书馆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理论研究与开发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用户创新驱动的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从转变思路与定准位、采取合适的经营运作模式、开展多元化营销、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着手,完善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本文基于当前盲人获取图形图像信息的情况,分析了图书馆在“读图时代”开展盲人触觉图形服务的必要性,并从资源建设、借还流通、阅读指导3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图书馆开展触觉图形服务的现状,进而提出我国图书馆开展盲人触觉图形服务的建议,以期改变盲人无法读取图形信息的现状,使盲人能够通过触觉无障碍地获取图形信息。
本文分析了导致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失效的心理因素,阐明了情感体验对增强高校阅读推广实效性的价值及作用,从情感体验的全新视角提出高校阅读推广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全新思路和实践模式。
图书馆开展微服务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双重作用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微服务进入了图书馆服务范畴,为读者需求的嬗变提供了平台和条件。本文立足当今时代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现状,兼评《图书馆与微服务》一书,从多维度剖析图书馆在微服务领域的实践成果,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图书馆是针对专属人群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媒体融合时代,在传统阅读推广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网络技术进一步拓展阅读推广范围和方式,力求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也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浙地区6家国家一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从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方式等角度分析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的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精准推荐的价值愈加凸显。在二分网络推荐算法基础上,本文提出引入包含用户属性和图书分类信息的三部图推荐方法。对样本借阅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推荐方法可以针对不同读者提供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借阅推荐。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本文利用高校图书情报优质资源,基于B/S架构,采用微信公众平台API接口,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具有测试、预警、咨询、预约等功能,依托高校图书情报优质资源的支撑和针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的信息推介,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自助服务。经内部测试运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实用性及一定的创新性,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