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中小学图书馆、儿童图书馆、青少年图书馆建设相关政策、指南、研究和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学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结合案例划分了中小学图书馆基本功能分区;探讨了中小学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过程,设计图书馆基本的功能分区,为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以期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图书馆由于具备文献信息资源、学科服务、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等诸多优势,因此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高校智库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当中来。本文归纳了高校智库信息需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智库信息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文献计量学的正式学术交流在过去数百年发展缓慢,而最近几十年在线出版、开放访问和学术社交网络对学术交流环境和过程的变革,超过了过去数百年的总和。它改变了科学影响的评价方法,将对科学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构建这种新环境下的学术交流模式、理论和研究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到学术交流研究文献870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关键研究文献、主题和聚类等方面进行共被引和共引分析,发现学术交流研究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
探究社区理论创建了由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和教学存在组成的协作探究、建构知识的理论模型及实践框架。为促进探究,高校图书馆应构建社会、认知、教学三位一体的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灵活、智慧、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开展批判性探究学习,实施有利于学习者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项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探究社区服务的实践案例,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借阅服务外,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延伸服务,如讲故事、文娱活动、演讲、阅读、求职以及网络信息技能培训等。我国社区公共图书馆可以参考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信息素养,建立社区居民的信息库,让社区公共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充分施展出来。
美国图书馆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包容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为理论基础,与图书馆全要素、全过程融合对接,以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支撑的多元包容文化服务体系。杜克大学图书馆依托多元、平等、包容理事会开展的多元包容文化服务和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四位一体的多元包容服务体系均是典型案例。对美国图书馆多元包容文化服务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有助于形成新的理论观和实践观,指导国内图书馆多元包容文化服务的开展。
“阅读+”是以阅读为主体或核心元素的一种跨业界的融合阅读。移动阅读、公共阅读空间、阅读社区是阅读跨界融合、创新的新形态。它们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并向移动阅读、体验式阅读、社交式阅读方向发展。在“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做到:一是运用跨界融合的思维、技术开展阅读服务;二是坚持公益免费服务和经营性阅读服务机构交互发展,共同推动全民阅读;三是立足本馆资源、融入“阅读+”开展阅读服务;四是运用“阅读+”开展社交式阅读服务;五是利用“阅读+”开展体验式阅读服务。
建立图书馆书目数据与机构知识库数据的映射关联,旨在打破书目信息的孤岛,促进书目数据的互联、交流和发现,丰富机构知识库资源,实现多类型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分析数据实体属性关系,提出了基于RDA的图书馆书目数据与机构知识库DC数据的关联框架,构建了基于RDA的图书馆书目数据与机构知识库DC数据的映射关联,通过实例验证了二者关联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之间的链接,促进资源的开放获取。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推出网上借阅服务,由此产生了因网上借阅服务而衍生出的如物流费用支付等有关法律风险问题。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网上借阅服务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范建议。
代际差异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融合,代际学习是解决代际差异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代际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介绍了代际学习及其内涵的演进,在此基础上从缩小代际差异、发展老龄事业、分享社会资源方面分析了我国开展图书馆代际学习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大量案例总结了图书馆开展代际学习服务的策略,包括制订代际学习服务政策、开展代际交往活动、建设代际学习空间、进行代际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代际阅读活动等。
面对日益丰富与多介质的数字资源,跨媒体检索正成为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集成服务的工作重点。本文基于语义关联四大维度,依据数字资源跨媒体语义关联检索的实现机理,构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跨媒体语义关联检索实现模型,阐述了模型中资源整合、语义分析与提取、语义关联挖掘、跨媒体本体构建、跨媒体语义检索算法、用户检索界面等模块的紧密耦合关系。该模型涉及资源体系建设、语义关联挖掘技术、检索算法等诸多因素,因而仍需进一步优化保障要素。
本文从微服务平台、微服务内容、微服务团队、微服务管理和微服务评价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互动分享提高读者参与度、基于数据分析延伸微服务内容、通过跨界嵌入构筑微服务平台、运用专业素养打造微服务团队、构建组织制度加强微服务管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微服务推广、设立指标体系进行微服务评价等方面内容,探析了微服务的优化发展策略。
本文将差异化的服务理念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读者的借阅规律,感知读者的真实需求,形成以读者需求为驱动的差异化服务模式。文中提取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部分读者历史借阅数据,利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读者需求特征和阅读趋向,为划分读者群细分因素提供合理依据;结合读者自身属性和不同读者的需求特征选取读者细分因素,采取聚类算法细分读者群,建立聚类模型,从而清晰地揭示了读者群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有效的读者需求分析和读者群的细分,为高校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的开展提供合理且有效的建议。
本文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的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等要素出发,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研究对象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粗糙集和条件信息熵的方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并对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数字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生态性建设要优先支持平台支撑技术、信息质量、服务意愿与能力指标的建设等结论。
当前,智库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技术影响着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智库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基础上,以河北省智库建设为例,分析了智库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大数据环境下提升智库信息服务能力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智库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本文简述了跨界融合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统阅读推广的局限性,提出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图书馆的主导地位、坚持内容至上、坚持公益性等四点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原则,着重论述了跨界融合趋势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如创新馆藏新思路、主动服务、利用“互联网+”拓展阅读推广平台、融合各种元素构建实体与虚拟阅读空间、融合社会力量以联盟形式助推阅读推广、实行“阅读会员制”深化阅读推广、融合阅读需求鼓励馆员跨界学习等。
摘 要 留守妇女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本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妇女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妇女的阅读文化生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阅读渠道狭窄、闲暇生活单一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阅读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提出了相应建议。
本文在对新技术驱动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进历程进行较为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存储载体、资源组织布局、精准服务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对新技术驱动下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从文化自信与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关系入手,深入论述了在习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指引下,高校图书馆组织开展经典阅读、逐步建构起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具体实施策略与路径。
本文以天津市社区书吧建设为例,指出了社区书吧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阐述了发展社区书吧的多项措施,即要设立稳定持续的专项资金,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办特色书吧等。
本文从创客和创客空间的概念、发展与基本形式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开展少儿创客服务的意义,并通过探寻美国图书馆少儿创客服务的历史、现状以及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因素,思考了我国图书馆开展少儿创客服务可获得的启示与经验。
信息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少儿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少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少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本文在介绍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融合技术在少儿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少儿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有力地推动我国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少儿图书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大数据的出现无疑为目前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利用提供了便利。将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少儿图书馆服务系统之中,有利于推动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少儿图书馆的整体创新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大数据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大数据环境下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和利用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少儿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公共图书馆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总结了日本公共图书馆在参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