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10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和10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现状的调研,总结了国内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的类型与内容,分析了当前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推进图书馆网络互动服务的几点建议。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有四个具体类型,即知识管家、文化奶妈、知识慈善者和知识中介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因社会角色各异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本文在阐述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社会形象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认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是一种配角而非主角。
针对信息素质教育动力机制问题长期被忽视的情况,本文结合学者亲历的教学过程,阐释了如何将动力机制贯穿于信息素质教育当中,采用描述实际教学过程及其客观效果的方式对信息素质教育如何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尝试进行了描述,得出了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智慧的结论。
提高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正在由消极被动走向积极主动。本文立足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在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型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主动服务策略。
本文阐述了慕课模式对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等的冲击,阐明了因为服务目标一致、功能互补,公共图书馆与慕课有很大的结合潜力,两者可以通过资源相互整合、应用来实现双方的结合,建议根据双方的特点以及现实发展的困境采取图书馆立法、政府加大资源支持、加强相关宣传等方面的措施。
非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复制服务往往陷入两难境地:图书馆向企业用户提供复制件被出版商认定是营利性使用而被禁止。开放获取使图书馆摆脱了这一法律困境,让复制变得合理合法、有据可依。开放获取与著作权法两者并行不悖,选择开放获取并不妨碍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法赋予的权利。开放获取环境下,资助机构、科研院所、出版商都实施开放获取政策,让图书馆复制的合理性得以彰显。但图书馆在提供开放获取服务时,也需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文化服务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形成了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理论和方法。图书馆移动文化服务是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延伸和创新,应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和服务资源的优势,丰富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和服务建设,促进图书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解读了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虚-实空间的全新内涵,提出了图书馆空间建构的重要策略,并构建出一套模型来有效支持该策略的实施,进而结合阅读推广和学科服务的场景呈现出两个生动应用案例。
本文以天津图书馆选用IPsecVPN技术组建多级节点虚拟专网的实例为切入点,对当前不同主流VPN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IPsecVPN的技术特性、配置环节进行说明,对组网最终效果进行展示,进而证明利用该技术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异地共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
现代图书馆应该承担起为科研人员和读者传递更便捷的科学情报的责任。为此,本文通过介绍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探讨了提升图书馆文献检索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目前,许多图书馆对读者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出现的丢失、损毁图书现象,作出硬性规定,即读者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惩罚性赔偿的功能,而且不符合对此类行为追究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的法律要求。合法的做法应是首先考虑让读者提供替代本,如无法提供,应根据丢失、损毁图书的实际价值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
我国全民阅读运动目前正式步入法制时代。青少年群体是阅读立法环境下的最大受益者,其阅读权利将得到保障、阅读氛围将得到改善、阅读模式将得到拓展。本文提出图书馆应当为青少年开展立体阅读构建并完善立体阅读环境,创新探索立体阅读的形式,打造推广立体阅读的品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公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创造了有利契机。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意义和现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国家立法、法人框架、职责权限、配套机制等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要点。
高校图书馆联盟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高质量、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研究了在云计算环境下淮海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知识服务环境建设、知识服务模式、知识服务云平台组织方式和实现等内容,希望为高校开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知识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海外中文文献资源总量巨大、类型多样、来源复杂、分布广泛,随着它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其研究意义愈加突著。本文从海外中文文献的流布途径、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概述,并提出了对海外珍稀中文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
本文回顾了科技查新工作30年的发展历程,基于科技查新与专利审查比较分析的角度,对新形势下科技查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审视,包括查新新颖性的判断、查新范围、查新单一性、从业人员资格等问题,并提出了科技查新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以现行ISBD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为依据,就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和版本项规定信息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既有因编目规则规定不同所引起的,又有因编目员没有正确理解而造成的。笔者通过分析编目中的问题,有的指出了正确做法,有的针对编目规则提出了改进措施。
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由《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并施以现代标点。整理本《总目》对书中引用《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的内容所注的标点,共有11处谬误。本文将其一一纠正。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调研,在总结国外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服务模式基础上,从MOOC版权清理、MOOC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支持MOOC课程的图书馆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与方法,旨在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建设与服务创新提供参考。
本文以问卷形式,对全国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了调研,旨在研究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方面的基本情况、采取的活动形式,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总结问题的同时,对未来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文在探讨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核心观念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应选择内生而非移植的发展路径。笔者认为应立足本土服务,广泛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少儿馆及其它社会机构的协同合作,促使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MOOC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究了MOOC的发展进程与特点,分析了国内MOOC现状,重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设MOOC课程,深化教参系统建设,厘清版权归属和整合资源的重要性。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为背景,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的对策,以期对加大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的力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温州市少儿图书馆“九色鹿”少儿演播室项目为例,探讨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将图书馆各项服务宣传以多元融合的组织方式加以创新运作,并通过打造在线视频演播平台这一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宣传推广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公共图书馆在传统与现代交织过程中如何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值得探索。阜宁县图书馆开展了在舞台上以艺术表演形式的少儿古诗词诵读活动,为少儿经典阅读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本文利用布拉福德区域分析法对经管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进行测定,并以南开大学图书馆为例,将测定结果与实际采购情况进行对比,在总结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应对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核心出版社的图书采购策略,希望能够为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提供指导。
馆读沟通是图书馆服务读者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馆读沟通的方式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心理沟通以及跨文化沟通,讨论了四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改进高校图书馆馆读沟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