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于图书馆文化具有超越性力量的说法,学界质疑之声不断。当今中国图书馆文化超越力量已为系统内风靡的各种决定论思潮所阻塞,尤以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政治决定论为最。直面急功近利意识、专注物质意识所造成的图书馆系统文化困局,沉潜图书馆文化研究已然迫在眉睫。
Web2.0环境下数字人文、E-science和慕课等教学科研方法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学科环境。在新学科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层次较浅,融合度不够。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信息觅食理论分析用户搜寻信息时的信息行为,为用户提供更切合其信息需求的学科服务。本文结合信息觅食理论,提出以学科知识产生创造流程为依据的高校图书馆聚合式学科服务模式。
我国协同创新的组织建构肇始于国家意志,其赖以实现的技术平台则由数据库商研发并进行商业推介。协同创新平台的平等参与性、资源丰富性与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使其具备五项主要功能:①面向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功能;②面向科研团队的组织协调功能;③个体独立与团体协同之间相平衡功能;④教学资源整合与虚拟教学功能;⑤科研与教学过程档案的自动保存功能。不过,作为新生事物的协同创新平台也面临着维护使用者权益、适用法律建设以及相关伦理建设等问题。另外,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图书馆员的职业优势,从而为其角色定位提供新的机遇。
本文在梅森的PAPA框架下,结合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及服务中的信息伦理困境,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等工作中隐含的、面临的信息伦理风险或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包括:建立规范、完善技术和制度、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落实信息伦理教育等。
本文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索引工作现状,揭示了大数据时代索引员在应对数字类型的扩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知识需求等诸多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索引员“三种能力”的提高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索引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索引员应加强编纂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素质培养,以期更好地为索引用户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文本挖掘技术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与极高的商业价值,但其开发与应用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版权困境,因而催生出三种不同模式的化解措施。《谷歌和解协议》中的“选择退出”模式意图通过授权机制的变革降低交易成本,英国立法所采用的“有条件例外”模式体现了增进公共福利的政策取向,而美国判例所确立的“无条件例外”模式则契合了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基于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著作权法》修订时应综合运用版权客体排除规则与合理使用规则构建我国文本挖掘的版权例外规则。
慕课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对慕课的研究认为,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推进最突出的难题是教学资源的版权归属和权益分配纠纷。高校图书馆融合慕课教育是大势所趋,而且具有先天的条件和优势,但国内图书馆在慕课资源使用规范性方面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而国外图书馆在引入慕课资源、解决版权问题方面经验丰富,并出台了相关的指南文件为国内图书馆融合慕课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国内图书馆应当从加速融合与加强管理两个方面助力解决慕课版权难题,在慕课环境中为参与者提供完善的版权服务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版权管理机制。
图书馆员在线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内容和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本文以“书社会”为例,通过定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焦点团体法等多种方法对图书馆员在线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参与情况、文本内容、交流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它们的行为交互特征,从而引导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概述了机构知识库建设面临的三大困境,指出驱动力不足,配套机制缺位和系统研发薄弱是导致困境的外在原因,而保守封闭、偏离宗旨的指导思想才是缺乏可持续性的根源,提出了开放思想,明确定位,建制与建库并重,平台与内容并重,联盟与个体并重、机制创新与应用创新并重的发展策略,希望探寻一套富有成效的思路把机构知识库建设纳入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建设轨道。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本文根据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和移动通信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捷,提出了高校移动图书馆设计思想和组建方案。
本文采取网站浏览、电话及QQ咨询等方式对我国外语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网站版本、栏目设置、电子资源建设、虚拟参考咨询、个性化信息服务、网站导航等方面,发现网站存在语种单一、栏目设置规范性差、电子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信息服务不够深入以及网站导航功能欠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提高外语院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LC是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模式之一。近年来,各师范院校图书馆不断改造旧馆、建设新馆,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更好地规划LC建设,成为摆在各师范院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首批成员馆LC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设对策。
近年来,科研图书馆高密度存储空间日益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科研服务能力,也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十分迫切。该文以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分析科研图书馆高密度存储空间紧张引发的问题及多方面的原因后,结合实际,从重点学科藏书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剔旧和区域文献保障体系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是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期刊题名则是读者识别和检索期刊文献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期刊题名在CNMARC格式著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更为妥当和符合期刊工作实际的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4年间大陆、台湾地区、香港、澳门以及日本、韩国发表的关于《四库全书总目》的论著,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科研环境的范式转变、科技创新政策的挑战、虚拟科研环境的出现,对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省科学院搭建用户合作联盟、打造高端科技信息服务品牌、搭建文献情报共享服务平台、“责任馆员+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实践,对专业图书馆提出了从资源建设、能力建设、用户角色转变、虚实科研空间构建的角度来服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实现合作共享的创新战略措施。
主题图书馆是指通过特定领域的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专门主题信息需求的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主题确定、馆址选择、多方合作、馆藏体系构建以及服务方式设计等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旋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的机构,只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实现和谐图书馆建设理念。
本文通过对2004-2014年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发表的有关阅读推广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汇总,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状况、研究主题等,并指出目前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加强之处。
本文阐述了以工业园区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区域性图书馆,对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文献保障与支撑作用,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确保运维经费、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跨界资源整合以及加强人员培训保证服务水准等发展对策,从而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资源发现和知识服务。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借阅率下降的实证调查,结合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图书馆馆藏期刊在阅读推广过程中,会因管理措施不当引发出阻碍推广的负面因素。笔者结合期刊出版活动规律、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特点,从时差问题、收藏方式、使用方式、揭示方式等方面,阐述了阻碍推动期刊阅读活动的种种可能因素。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研究源,检索《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刊载的大数据主题的全部论文,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全部论文全文进行挖掘、整合,建成大数据主题高频词库,采用内容分析和词频分析方法,对高频词语进行多途径、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大数据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帮助。
本文从图书馆建筑的视角提出了未来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设应基于少年儿童的应用,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孩子主动体验图书馆的能力,打造一个专属孩子的图书馆,并以晋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改造建设为例,提出了体验式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实践案例,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少儿早期阅读是国内外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怎样开展好这项活动也是人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少儿图书馆在少儿早期阅读教育中具有特殊功能。本文拟就少儿图书馆有效开展少儿早期阅读活动展开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
桂质柏作为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博士,其博士论文可以看出其图书馆学思想的构建特点。桂质柏基于对中文书籍基本特征及其对美国图书馆管理情形的准确把握,运用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按照“理念派”的学术思路构建了对研究课题的全面解答,表现出追求实效、服务实际工作、强调科学、重视学科意义上的研究、注重方法及清晰的学术思想。
高校转型是“后评估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背景及优势基础上,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路径,从服务理念、服务资源、服务模式、服务职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并呼吁图书馆建立真实情景下,基于用户感知的服务创新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