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百年纪念之际,搜集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同当时的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在系科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学员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通过对比研究能够更清晰的看到我国早期图书馆学教育来源于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特征,以期对研究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学科属性,推动学科百年之后新的发展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知识贫困是经济贫困、精神贫困等一切贫困的深层原因。知识援助是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权利,提高他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知识援助只有在政府公共政策保障下、在法律框架内明确规范知识援助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局面,才能惠及知识弱势群体,形成知识援助的长效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既是对公共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又不可避免面临系列伦理困境:一是免费服务的内部困境:公益与权益的伦理冲突;二是免费服务的服务困境:权利与秩序的伦理冲突;三是免费服务的供给困境:保障与支配的伦理冲突。化解这些伦理冲突,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建立稳定充足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自建国以来,我国乡镇图书馆历经“建设-衰落-再建设-再衰落”的多次反复,始终没有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站稳脚跟。在新一轮乡镇图书馆建设高潮中,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化乡镇图书馆管理体制,建立经费保障的法律机制,树立以农为本、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保持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变迁,对咨询馆员的职业竞争力提出了要求,对信息咨询人员的职业竞争力提升与培养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信息咨询人员的职业竞争力应包括: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知识、信息咨询相关理论和方法、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与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
“青番茄”模式开展的“免费借阅,送书上门”的服务影响了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本文分析了“青番茄”模式的服务特色,并认为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有以下启示:面向用户需求加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注重为不同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将借阅服务延伸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去、建立网络化的配送服务模式、做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进行持续的服务创新等。
基于公共利益目标,从发挥孤儿作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考虑,图书馆实施孤儿作品开发计划,必须通过行政性的强制许可、协会代表许可或行政机构与协会相结合的许可模式,获取孤儿作品的使用授权。在获取授权与使用孤儿作品的过程中,图书馆只有尽到合理勤勉地寻找权利人与恰当地使用作品的责任,才能有效规避著作权侵权的风险。
本文回顾了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建设移动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高校图书馆90后大学生读者群的信息搜寻行为决定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大学生信息搜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可实施性的建议与意见。
本文在阐述图书馆阅读推广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内容分析法,建立2层类目体系30个指标,对国内14家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与17家“211”高校图书馆网站的阅读推广进行对比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内涵不清、阅读心理认知不明等问题,并提出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良好借鉴基础上,建立“细”、“广”、“深”、“久”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员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络上的灵活、开放、不受时空约束的学习方式,是对高校图书馆员集中学习、外出进修培训等传统培训手段和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可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在线学习系统由学员系统、学习资源库、考核系统和技术支持等模块组成。
本文采用网上调查为主、文献调研为辅的方式,对国内农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完善学科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推进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等完善农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议。
本文根据科技型企业知识密集型特点,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指出对图书馆的主要启示。
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员是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可以增强智慧图书馆员的职业成就感、职业自豪感、职业安全感和职业自信心,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图书捐赠交换的手工管理模式,已不利于当前图书馆捐赠交换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ILAS系统研发,设计了图书捐赠交换管理平台的流程与功能模块,并在深圳少儿图书馆的深圳捐赠换书中心的实际应用,探索出一条图书馆捐赠交换活动的一整套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了图书馆捐赠交换活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
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借助于网络,利用国外先进的Unicorn图书集成系统,充分发挥图书馆对文献的组织和管理技能,在图书馆和资料室之间搭建一个书目资源共享平台,为今后建设文献资源类型齐全、文种多样的图书资源共享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2005年至2012年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I类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I109文学史、文学思想史”有关下位类目的分期、“I27民间文学”的类目设置和“I24小说”的类目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相应的修改。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影印版西文图书索书号的处理及按USMARC格式著录时的细节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既是中国古典目录巨制,又是一部文学批评史纲。惟规模浩大,不免疏误。如有的提要,或评论偏颇、论断有误;或主观臆测,泛而不切等。对此应精审考察,予以辨正。
本文选取了我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新闻”、“公告”、“动态”、“快讯”等新闻栏目在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间报道的内容为调查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微电影作为传统的电影艺术和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媒体产物,通过微视角深入的解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并以其草根性、娱乐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点获得青年群体的认同。本文分析了微电影对于图书馆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资源形式提出了图书馆对微电影利用模式。
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均等性、包容性等特征。本文从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不足之处着手,分析了“第三空间”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再塑,提出了在“第三空间”视角下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几点对策。
21世纪的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定位着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需求,并对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本文针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新局面,探讨了免费开放和逾期罚款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收取“逾期罚款”与免费开放并不矛盾的观点,提出了免费开放与收取“逾期罚款”并行不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本文通过丹东市少儿图书馆为未成年人开展服务所进行的实践,概述了少儿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本文采用MRQ问卷对小学生阅读动机进行调查,从数理分析的结果入手,指出当前小学生阅读辅导工作应从价值取向、读物选择、阅读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转变,探讨了少儿图书馆开展小学生阅读辅导活动的新方法。
信息化时代,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秀的质量需要依靠良好的管理来实现。六西格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先进理论和工具。本文介绍了六西格玛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引入六西格玛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实施六西格玛的一种思路和应遵循的步骤。
高校图书馆应融入科研,探索分析科研活动各环节中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了解现有知识服务作用于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和改善图书馆科研知识服务。本文采用个案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知识服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架构,并就各模块提出了相应的服务对策。